新华网长沙3月7日专电,“价格欺诈门”让不少消费者希望在购物时能有个“火眼金睛”,只要看一眼就能对商品的价格高低做出判断。近期来一种手机扫描条码的“比价”软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软件安装后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常用商品在当地各大超市的价格情况,让消费者选取最实惠的购买地。
记者了解到,目前比价软件应用仍存在滞后和信息量匮乏等问题,造成比价功能有限,不少使用者建议比价软件可以利用开放平台克服弊端。
手机查询可“货比三家”
自从家乐福曝出价格“欺诈门”事件后,不少关注价格的年轻人变“精”了。在手机上下载一个比价软件,用手机相机扫描商品的条码,当地各大超市的产品价格就能一目了然。
长沙市民林笑的手机上就装有一款叫做“我查查”的比价软件。“比如我想买某个商品,就可以查询知道各个超市的价格,然后就可以选择价格最便宜的超市去购买。”
林笑向记者演示,她打开软件,借助手机相机,对准某夹心口香糖的条码一“扫描”,不出几秒,手机上果然出现长沙好又多、家乐福、岁宝百货、家润多、新一佳等超市关于这款商品的价格,从9.6元到10.3元价格不等。“软件可以切换城市,查询北京、上海的价格,甚至连嘀嗒猫、京东商城的网上商城的价格也有。”
林笑告诉记者,很多超市现在都存在虚构原价、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不履行低价价格承诺等价格欺诈行为,而这款软件轻松就能实现“货比三家”的目的,顾客只需用手机一点,就让超市的“价格门”无处遁形。
记者了解到,这种手机比价软件种类很多,各种智能手机都能免费下载安装。而查价形式也很多样,比如“我查查”“quick拍”等软件,可以用相机拍照扫描条码,也可以直接输入条码编号或者输入商品关键字查询。不少软件功能齐全,还附带有商品防伪、药品、图书搜索等功能,有的甚至还能查出当地超市正在进行的促销优惠活动,特惠商品事先就可以“一目了然”。
超市或将面临“比价风暴”
“现在物价不断上涨,生活消费成本也随之攀高,手机比价软件还是非常实用的。”林笑告诉记者,就在几天前,她还帮妈妈在手机上安装了这个软件并教她使用。由于比价软件的实用性和受众的广泛性,据统计,每天约有20万人在利用比价软件实时查价格。
记者了解到,这类比价软件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来实现物联网功能的信息平台,该平台由移动终端(如手机)、移动互联网和终端数据库等组成。手机用户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信息传递,就能实时查询到终端数据库的物价信息。
“其实这种比价软件几年前就有了,但是由于当时智能手机用户群体少,数据库资料不全,一直没有流行起来。”长沙市民李俊告诉记者,而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网络的覆盖,再加上当前市民对物价的敏感,比价软件“走红”自然而然。
不少业内人士透露,比价软件的流行,让不少习惯于利用价格欺诈牟取利润的超市倍感压力,超市将迎来“比价风暴”。对于很多连锁超市来说,用几种知名度高的产品大打“低价牌”吸引顾客上门,而消费者连带购买的其他知名度小的商品却价格虚高,这是超市的传统盈利模式。但如果顾客在购买前都用比价软件查询,高价商品难以销出,超市的盈利空间将会大大缩减。比价软件造成的价格透明化,无疑会“倒逼”商家调整价格,升级自身服务,利用优化购物环境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此外,还有一些公开承诺“三公里内价格最低、多倍赔付差价”的超市也将面临“赔付压力”。之前长沙就出现有市民潜心研究超市价格差,利用超市“5倍赔付”承诺赚取高差价的消费案例。而比价软件的出现,无疑会让超市的“赔付承诺”面临挑战重重。
比价软件仍存“滞后”“盲点”软肋
但是比价软件目前也有不少“硬伤”。不少软件使用者反映,价格数据库中的商品信息有限,并非所有的商品都有记录,不少商品的比价范围也不够全面。“有的商品输入条码后根本没有记录显示,有的商品就只显示商品名称,没有价格比对,或者比对信息很少。”长沙市民王宇明说。
此外,手机比价软件的信息滞后性也会导致价格偏差。记者了解到,由于价格数据库中的信息来源有商家合作、网上搜索、线下调查多种方式,软件后台价格更新时间一般长达一两周,而跟不上商家价格变动速度,导致价格滞后、不准确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手机运营商反复强调“价格信息仅供参考”,消费者自然也不敢太把价格比对“当真”了。
“其实比价软件完全可以运用开放性平台来克服现有的弊端。”李俊建议,现在比价软件已经设有“纠错”功能,即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发现软件价格信息不准确时,可以向运营方提交准确信息。“如果运营方还不能及时核实上传价格是否属实以更新信息,至少可以先开辟一个消费者上传平台,让广大使用者自由发布了解到的价格信息,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填补很多商品空白点,也能快速更新价格变动。”李俊说,“即使存在 恶意 上传虚假价格的商家,但消费者肯定也能在众多上传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达到去伪存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