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资讯

产业所
产业所
业务概览 产业所 业务资源
业务资源
业务资源

  1.IEC/TC 113 WG 10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和系统纳米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纳米发光材料工作组召集人

  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和系统纳米技术标准化委员会(IEC/TC 113)主要承担纳米技术领域的电工产品和系统的标准化技术研究,由8个工作组JMG1、JMG2、WG3、WG7、WG8、WG9、WG10、WG11、ahG 13、WG14 组成,各工作组分别负责术语和命名、测量和特性、性能评估、可靠性评估、石墨烯和碳相关材料、纳米光伏电池和纳电子、发光纳米材料、纳米储能、电磁兼容性、晶圆级集成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其中,王益群博士担任纳米发光材料工作组(WG10)召集人工作。WG10工作组主要负责制定发光纳米材料领域标准,包括量子点、染料基纳米粒子、上转换纳米粒子、稀土发光纳米材料等材料涉及制造、加工及过程控制、处置、回收等方面的重点研究关键控制特性及性能、可靠性、稳定性的测试方法。目前我国在IEC/TC 113提出国际标准提案27项,为建立纳米材料质量控制及材料规格国际标准做出了积极贡献。

  2.ISO/TC 160 WG 9 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筑用玻璃技术委员会光伏建筑一体化工作组秘书

  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筑用玻璃技术委员会(ISO/TC 160)主要承担建筑玻璃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包括术语、性能要求、计算和测试方法、设计和施工规则、材料的分类、尺寸特性等规格。由产品研究分技术委员会(SC1)和应用研究分技术委员会(SC2)组成。其中,杨舸部长担任光伏建筑一体化工作组(SC1/WG9)秘书。WG9工作组主要负责制定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领域标准。

  3.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太阳能光伏中空玻璃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55/SC 1

  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太阳能光伏玻璃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55/SC 1)于2007年成立,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筹建,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进行业务指导,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承担秘书处职能。标委会主要负责全国光伏玻璃领域标准化工作,包括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玻璃、光伏玻璃用设备、系统等。现标委会已发布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多项。并承办了2010、2013和2017年ISO/TC 160 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筑用玻璃技术委员会年会。

  4.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

  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SCIE)成立于2019年5月6日,由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担任联席会议主席,华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住建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雄安集团的专家担任联席会议副主席,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承担秘书处职能,目前有成员单位100余家。生态圈作为智慧城市的产业发展与促进平台,任务是聚集产业界各方资源,联合开展智慧城市产业政策、需求与架构、标准、解决方案、测试认证研究,开展试点示范及国际合作,共同探索智慧城市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推进技术、产业与应用创新,促进智慧城市产业生态繁荣,为推动中国及全球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支撑。同时为推进国际合作,生态圈与IEEE和全球智博会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5.深圳市物联网/RFID产业标准联盟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标准联盟 (IoTSA)和深圳市RFID产业标准联盟(RFIDSA)分别成立于2015年4月2日和2009年11月26日,由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承担秘书处职能,是经深圳市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由积极推动物联网、RFID产业标准化发展,致力于物联网、RFID产业联盟标准研究、制定、应用和服务的实体自愿建立的合作组织。目前,IoTSA联盟成员单位共80余家,涵盖物联网产业链中的设备制造、系统集成、网络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标准规范等;RFIDSA联盟企业共50余家,主要产品及服务涵盖了RFID产业链中芯片、标签、读写器、系统集成、软硬件测试、公共服务平台、标准规范等主要环节。两联盟将紧密围绕深圳市物联网、RFID产业标准化的发展,促进会员间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推动政府制定有利于物联网、RFID产业标准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提升会员的群体竞争力。

  6.全球智能集装箱产业联盟

  “全球智能集装箱产业联盟GSCA”成立于2017年8月15日,是由近两百家相关政府监管机构、产业应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系统运营等业务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联合体,其中由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承担秘书处职能。作为共享和交流的协作平台,联盟旨在整合智能集装箱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源和优势,以智能集装箱以及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电信移动通信技术和有线网络技术构建的天地一网的物联网数据通道为基础,合作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产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产业化应用及运营服务,共同促进全球国际贸易和物流的实时、可视和透明,共同创新行业运营模式和经营方式,共同提高国际贸易的全球效率!

  7.广东省电动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 54)

  广东省电动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 54)于2012年5月16日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成立,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承担标委会秘书处职能。标委会主要承担电动汽车的基础通用、系统及部件、安全、性能试验、充电基础设施、能效和排放、储能设施等相关专业领域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已制定发布地方标准88项。旨在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科研机构、检测认证机构、行业组织以及运营管理部门等各层面的作用,形成我省电动汽车领域标准化的顶层合力和协调机制,构建适应市场、需求导向、技术领先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推进标准实施应用,加速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市场化,积极服务于电动汽车产业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促进电动汽车行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8.广东省眼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 96)

  广东省眼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 96)于2015年7月成立,由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承担秘书处职能,主要负责全省眼镜光学领域标准化工作。标委会旨在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下,贯彻落实广东省有关眼镜标准化工作的方针和政策,负责全省眼镜标准化工作,加强眼镜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和标准宣贯工作,开展标准化交流与合作,完善广东省先进标准体系,整合全省各产业聚集地的资源优势,为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标准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快实现广东省眼镜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9.广东省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C/TC 114)

  广东省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C/TC 114)于2016年7月13日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成立,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承担标委会秘书处职能。标委会主要从事基础通用、加工制备、材料、器件及产品、检测表征方法、健康安全与环保等方面纳米技术标准化工作。汇聚了多家高等院校、领军企业、行业协会和检测机构,委员包括清华、北大、中科院等高等学府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域的代表,积极提出了国际标准提案16项。标委会将致力于推动我省纳米技术产业规范化高端化可持续化发展,通过标准化提升我省产品质量,为企业走向国际化提供交流平台。

  10.新能源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

  新能源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于2011年4月成立,由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新能源行业协会、深圳市太阳能学会、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承担联盟秘书处职能,目前成员单位有来自电动汽车、储能、光伏、智能电网、风能、电力等领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协会共80家。联盟自2011年成立以来,通过积极接受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各支持机构的指导,与秘书处挂靠单位联盟成员单位及各相关单位的配合,积极开展标准培育,推动国际标准化、产业化应用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旨在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技术标准体系和知识产权体系,推动标准与知识产权的有机结合,在标准研制、技术创新、自主知识产权打造方面发挥整体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加积极有效的技术、信息与资源各方面的支持,提高新能源产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11.深圳市眼镜产业标准联盟

  深圳市眼镜产业标准联盟于2014年5月4日成立,由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承担秘书处职能。联盟旨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下,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时尚引领、品牌至尊、精品产销”为核心理念,通过实施标准化战略方针,整合深圳市产业集群内企业在研发设计、产品制造、品质把控、现代营销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发挥标准化工作对于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建立眼镜标准体系,实现“以标准提质量、铸品牌、树信誉、拓市场”推动深圳市眼镜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和高端化发展。

  12.无人机产业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

  无人机产业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成立于2015年6月18日,由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承担秘书处职能,致力于无人机产业标准化工作。目前共有成员单位30余家。联盟充分发挥无人机企业、行业组织、研究机构、检测机构、认证机构等各层面的作用,形成合力和协调机制,在知识产权运营、标准研制、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整体优势,推进无人机产业技术、知识产权与标准的相互融合,提高技术专利的产出率、技术标准的参与率、知识产权和标准化的经济贡献率,服务无人机产业发展。

  13.深圳平衡车产业与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

  平衡车产业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于2015年7月31日成立,由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承担秘书处职能。联盟致力于平衡车产业的标准培育与专利技术研究、创新与品牌研究、测试方法研究、合格评定等研究活动,以及政府政策引导,同时,联盟是联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重要纽带,为联盟成员提供交流合作平台。

  14.深圳市工业机器人标准联盟

  深圳市工业机器人标准联盟成立于2015年9月18日,由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承担副秘书长职能。联盟组织共有29家企业组成,成员企业业务涵盖工业机器人零部件及本体、机器视觉解决方案、自动化系统集成等,机器人(含自动化设备)业务年产值过千万的企业有10余家。联盟目前业务范围包括:对接机器人上游产业链企业、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和机器人用户企业需求信息,对机器人产业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的基础上为政府、企业决策提供参考。通过建立信息与资源协调机制,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促进行业资源高效配置。

  15.智能穿戴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

  智能穿戴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成立于2016年9月23日,由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承担秘书处职能。联盟围绕穿戴设备产业健康发展,加强企业与政府、行业组织、科研机构等相关产业单元的相互沟通、交流,建立穿戴行业标准、技术创新和品牌推广、联盟信息互动等平台,积极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并坚持以平等、开放、互惠、共赢的原则组建和发展,同时建立联盟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机制,联合筹建智能穿戴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创新技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成员快速发展,提升可穿戴设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16.太赫兹产业标准联盟

  太赫兹产业标准联盟成立于2017年9月19日,由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承担副秘书长职能。联盟以“标准引领、产业推动、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宗旨,紧密围绕国家和国际太赫兹产业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太赫兹企业、标准化组织、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等各层面作用,形成合力和协调机制,在标准研制、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整体优势,推进太赫兹产业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有机结合、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提升太赫兹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化升级,为产业创效增益。讨论、收集联盟企业需求,确定并立项亟需的标准;讨论并制定适合太赫兹产业结构的标准体系;面向联盟企业开展标准化培训,为联盟成员单位培养标准化人才;为联盟成员单位解读政府在太赫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