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正值第56个“世界地球日”之际,“您的每一步低碳 都在改变城市未来”——深圳市2025年碳普惠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福田馆)举行,旨在将“低碳”与“生活”紧密结合,吸引学生、企业代表等广大市民参与其中,深入了解居民生活减碳新机制“碳普惠”。
碳普惠是指为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等的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建立起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集合的正向引导机制。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和可持续发展先锋,深圳始终以“先行示范”的担当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列。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以“低碳权益、普惠大众”为核心,自2021年启动,已发布《深圳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深圳碳普惠管理办法》两份顶层设计文件,备案低碳出行、共享单车、居民用电、森林经营、高效制冷机房、奶盒回收利用6份碳普惠方法学,签发约22万吨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已实现挂牌交易,打通碳中和与生态损害赔偿消纳路径。
在2025年深圳市首场碳普惠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上,我院绿色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许立杰受邀请开展碳普惠体系科普介绍。从公众端参与减排重要性、碳普惠体系运作原理、深圳市碳普惠成绩单等方面通俗易懂的向公众介绍碳普惠,倡议大家一起了解碳普惠、应用碳普惠、推广碳普惠。
从垃圾分类到绿色出行,从家庭节电到生态修复,市民的每一次低碳选择都在为城市“碳账户”充值。未来,深圳市将进一步扩大碳普惠场景,鼓励更多企业和公众参与到这项行动中来。让绿色生活更便捷、更普惠,共同打造美丽宜居的低碳城市。(环境所 庄芝玲,肖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