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资讯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通知公告

宝安区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质量状况调研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6-01-07 来源:
字号 -+

宝安区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质量状况调研分析报告内容摘要

 

一、项目介绍

2013年是智能穿戴产业的爆发“元年”,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手镯、智能眼镜等新鲜产品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深圳凭借着深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础,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其中,宝安区的产业发展速度尤为突显。目前,宝安区有智能穿戴企业有500多家,产值超过2000万元规模的企业有11家,总产值规模约7亿元,占深圳市智能穿戴行业总产值的60%,全区已经初步形成了涵盖产品设计、产品研发、模具制造、产品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产品质量是企业制胜的关键,也是消费环境中最受关注的要素。可穿戴设备虽然兴起时间不长,但已拓展到医疗、养老、儿童跟踪定位等社会热点领域,由于需要使用者长时间佩戴,其产品质量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深入分析深圳市宝安区智能穿戴设备产品质量水平,项目组面向企业和消费者展开了调研,并对搜集的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二、调研设计

本项目主要通过实地走访座谈、发放问卷等方式针对宝安区智能穿戴设备企业及深圳市消费者这两类进行了调研,有效回收企业调研问卷30份,有效回收消费者调研问卷150份。其中,企业调研主要了解了宝安区智能穿戴设备企业基本情况及经营状况、企业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情况、智能穿戴设备企业对政府服务的需求情况等方面的调研和分析。消费者调研主要包括消费者对智能穿戴产品的认知、功能需求、购买力、购买渠道、信任程度、品牌关注度等情况。

三、调研分析

(一)企业经营情况

本次调研了解到,目前宝安区智能穿戴设备的大多数企业是在2012年以来成立,主要分为原材料商、系统集成型企业、方案商、研发型企业、综合型企业及认证公司等几大类型,其中系统集成型企业和方案商数量最多。大型公司占10%以下,其规模在1000人左右,中型企业占20%-30%,规模在300人左右,小型企业占30%,规模为20-40人,创业型微小企业占30%-40%规模一般小于10人。这些企业基本都是由移动电源、手机、平板电脑及配件加工制造等相关行业转化而来。

(二)产品质量状况分析

调研中了解到,大多数企业对自身产品的质量都有严格的检验检测工序及完整的质量控制过程,建立有首检和过程检验制度,在加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上实行自检、互检、专检制度。近年来,区内可穿戴产品未发生区域性或重大产品质量问题。

在产品售后质量管理方面,部分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工作日志并对经销商及终端客户开展回访工作,对问题产品制定了召回、和故障及时维修机制。调研数据显示,宝安区可穿戴设备产品的客户投诉率平均位于0.5%-2%,投诉内容集中在不明示产品指标、售后服务不到位、消费者投诉得不到及时解决等售后问题。

从产品质量水平看,目前区内80%的可穿戴设备生产和装置居于国内一般水平,只能达到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只有不到20%的设备达到了国内领先或国际领先水平。综合来看,可穿戴设备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和行业竞争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质量安全监管分析

目前,可穿戴设备行业和产品的监管仍处于空白状态,在所调研的42家企业中,近三年没有一家企业的产品受到过质量监督主管部门针对产品质量进行的监督抽查、合格评价、考核或鉴定等,当前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要依靠企业自身过程控制。

多数企业在座谈中表示,当前并没有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作为相关部门监管的依据,而监管的缺失不仅造成一大批依靠山寨、模仿、简单代工而生的小型企业的滋生,也是造成市场上劣质、假冒产品不断出现的主要因素。企业还表达了希望加强政府对质量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提高检测能力的强烈意愿。

(四)质量技术基础分析

标准是质量的基础,高标准决定高质量。就目前可穿戴设备行业来说,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权威的产品质量标准,致使整个行业处于产品管理不规范,市场鱼龙混杂,残次产品采用价格恶战的不良发展状态。在执行层面,企业一般在产品设计、试验方法、产品及配件检验、验收方面执行手机等相似行业的标准,部分企业在产品安装规范、工艺装备操作、工艺装备管养等方面自主制定了公司标准或规程。综合来看,标准严重匮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只能穿戴产品的质量水平和行业竞争力。

在产品认证认可方面,调研的企业中,产品外销的占绝大多数,外销市场主要以欧美等国家为主,绝大多数企业通过了国外相关市场的CE认证、FCC认证、CCC认证、ROHS等认证要求。

(五)消费者需求分析

通过对消费者调研发现,智能穿戴设备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并不高,“没听过”和“稍微了解,但没接触过”的占比近70%;对可穿戴产品的核心要求集中在运动健身与医疗健康两大区域,均占据统计结果的70%以上,其次为休闲娱乐类,占18%。其中,对心率、脉搏、血糖血压检测、老人儿童跟踪定位等安全监测功能需求最高,均达到40%。

消费者对可穿戴产品的购买意愿较强烈,70%以上的人表示会尝试购买,但80%的人愿意的价格接受度在500元以内。从品牌关注度来看,消费者对于知名品牌的关注度要远远高于中小企业的自主品牌。三星以近四成的关注比例独占鳌头,苹果则以接近三成的关注度位居亚军。国内品牌方面,消费者对华为和小米的关注度较高,均在20%以上,其他品牌的关注度则不足一成。

四、问题及对策思考

目前,可穿戴设备产业处于快速起步阶段,其产品质量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调研分析来看,产品安全保障不足、应用功能单一、设计创意缺乏等问题表现较为突出,同时,标准严重缺乏、市场监管不足、价格恶战倾销等问题,都直接影响着该类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信誉。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可穿戴设备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与我市新时期使命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宝安区要把该产业做大做强,铸造“宝安品牌”还需以产品质量为抓手,依托标准化战略和品牌发展战略,强化政府监管与产业扶持,鼓励可穿戴设备行业及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引导企业注重开放合作,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构建可穿戴设备产业的质量竞争新优势,力争推动实现“宝安制造”向“宝安创造”转型升级,助推“质量强区”建设。

宝安区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质量状况调研分析报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