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资讯

食药安全
食药安全
服务专栏 食药安全 资讯与通知 科普资讯

网上视频食品谣言解析合集

发布时间:2021-03-24 来源:
字号 -+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热传,该视频罗列了10余个食品安全问题,什么螃蟹打针、木耳打药、人造鸡蛋等等,让不少吃货感到脑袋疼。但别着急,视频中所谓的食品问题其实大多是谣言,不信?那就随小编一起看看。

视频中的这些都是谣言,别信!

1.螃蟹打针:螃蟹身上的壳非常坚硬,一般注射器很难扎进去,此外,实验表明,给螃蟹注射液体,会改变螃蟹体内渗透压,容易导致螃蟹短时间内死亡,用这种方式造假并不可行。实际上,一些螃蟹身上的“针眼”,可能是在分拣运输时,蟹壳和蟹足尖锐的部分堆在一起互相碰撞挤压造成的。

2.打针鱼:根据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专家的相关介绍,一般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鱼是很少打针的,给鱼打针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苗种场给鱼注射催产针,二是在养殖场给鱼类注射疫苗。

3.假鸡蛋:视频中的假鸡蛋确实是假鸡蛋,但它是网售的愚人节整蛊玩具,图片本身就来源于某宝卖家图片。鸡蛋的结构复杂,想要做假鸡蛋,目前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

4.香蕉泡不明液体:香蕉采摘后很容易被碰伤或被真菌侵染,变黑腐烂,为了保障长距离运输,香蕉在采摘后需要迅速进行保鲜处理。而视频中的乳白色液体正是保鲜剂,经过主管部门登记允许在香蕉中使用,按照国家标准等相关规定合理使用对健康没有危害。

5.木耳打药:中国食用菌协会曾在该视频流传开后,组织有关专家对其内容进行鉴定,认为该视频拍摄单位、时间及地点不明,摆拍特征明显,所反映的情况与事实不符。20188月,该协会发布声明严厉谴责制作恶意视频的行为,并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该视频的诸多疑点。

食品谣言都有哪些特征?

视频中的伪科学疑点还不止这些,小编就不一一解读了。如今,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谣言都有什么特征呢,一起来看看来自原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官方总结:

一是有意编造,别有用心。造谣者罔顾事实,凭空捏造所谓真相,甚至自导自演,炮制图片视频等“证据”。例如“人工合成肉”视频其实是制作橡胶鞋底的一道工序,跟肉一点都不沾边。

二是偷换概念,混淆视听。造谣者利用夸张、歪曲的加工手段,模糊事实本原和全貌,愚弄公众认知。例如“桃子喷洒防腐剂”视频实际是桃农给桃子喷水的场景被恶意偷拍,歪曲误导。

三是旧闻翻炒,刻意营销。一些别有用心的营销号,出于利益驱使,将过去发生的事情掐头去尾改头换,更改、模糊或删除日期,以此达到大量转发、博眼球的目的。例如“用腐烂苹果制作果汁”视频其实是18年发生的事件,现又将素材重新加工炒作。

四是戏谑嘲讽,负面传播。造谣者利用互联网以年轻群体为主、猎奇心理重等特点,对视频片段进行配音配文,制成戏谑嘲讽的图片、视频,形成裂变式传播,如本视频中的“勾兑蜂蜜”片段正是如此。

建议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公众应具备基本的知识辨别能力,建议大家:

  • 对任何热门转发的信息要保持怀疑态度,不盲目从众,把“质疑”作为一种条件反射;
  • 看穿“障眼法”,不要只关注信息主动告诉你的内容,而是要发觉信息省略传达的内容;
  • 直觉判断抵不上科学验证,别着急马上分享或者下结论,尝试先找找相关信息,或许在你看到谣言之前,已经有靠谱的辟谣出现过。

此外,媒体在发布或转载信息时也应注意筛选,确保内容客观、真实、全面,避免断章取义、夸大甚至杜撰,不要触碰法律底线,自觉肩负起传播正确信息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