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举报歌曲《圣诞夜》教唆青少年吸毒与侮辱妇女;随后,共青团中央、紫光阁等官方微博发布《警惕:这首歌曲可能教唆青少年吸毒!》、《不想流芳百世、也别遗臭万年》,点名批评了唱此嘻哈歌曲的PG One。目前PG One已致歉,虾米音乐也第一时间主动下架歌曲。
PG-ONE明目张胆的“教唆青少年吸毒”能够被大众雪亮的眼睛及时发现、制止。但生活中,那些危害与吸毒不相上下的饮料或药品的陷井可不是那么容易被识别。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近年来食品药品界那些“披着羊皮的狼”。
2017年8月,一款宣传“不含酒精,一样能嗨”的咔哇潮饮在年轻人群体中迅速走红,主要在酒吧和夜总会等娱乐场所出售,据报道称“人饮用后,可以连续嗨三个晚上,效果和K粉一样。”
公安机关检测发现,宣传含γ-氨基丁酸的网红饮料“咔哇潮饮”检出违禁成分γ-羟基丁酸;2017年9月30日,国家食药总局发布通告要求企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咔哇潮饮”饮料。
γ-羟基丁酸(GHB)是一种略带咸味的无色液体,属中枢神经抑制剂,可令人产生心情愉快的感觉。低剂量γ-羟基丁酸可令服用者昏昏欲睡、舒缓焦虑,过量服用可令人失去知觉,甚至导致死亡,常被不法分子用作迷奸药。2007年我国将“γ-羟基丁酸”列入一类精神药物予以管制。
而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属于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可作为香料在饮料等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近年来,不少媒体报道了有人想用止咳药水来缓解咳嗽,最后却喝上瘾,花光积蓄,落一身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喝止咳水还成为一些吸毒人员选择的新型吸毒方式。
风险危害
止咳水主要成分是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等。磷酸可待因属于中枢性镇咳药,具有镇咳和镇痛功能,能起到兴奋呼吸中枢神经的作用,大量服用会产生快感和幻觉,出现晕眩、心跳过速等不良反应,长期饮用会上瘾,与鸦片、海洛因等毒品相似。盐酸麻黄碱具有平喘、兴奋和麻醉作用,但属于精神药品,麻黄碱是制冰毒和摇头丸的原材料,长期,大量服用也易上瘾。
“止咳水”成瘾的患者,会出现牙齿变黄、全身大汗淋漓、昏昏欲睡、情绪不稳定、睡眠失调等症状,过量服用可导致抽筋、神智失常、昏迷、窒息、甚至死亡。
2017年7月,一篇名为《最终我坐着轮椅被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的文章爆红。文章中,一名在西雅图留学的中国女学生自述,因为好奇,在国外吸食笑气,导致生活及身体机能全面紊乱,最终不得不放弃学业,坐着轮椅回国的经历。
近年来,吸食笑气在欧美年轻人群体中逐渐流行,常见的形式是充入气球吸食,笑气弹主要在一些夜场和酒吧等场所暗地交易。
风险危害
笑气的学名是氧化亚氮或一氧化二氮,主要在工业及食品加工上使用,如在食品中作为起泡剂;同时在医疗上也可作为吸入麻醉时的辅助性气体麻醉剂。早期被应用于十八世纪欧洲的宴会中,施放此种气体,会使得参会来宾更兴奋,故称为笑气。但过量吸入笑气,则会产生周围神经病变,如麻痹、耳鸣、反射减弱等症状,并可能产生精神疾病症候,如产生幻觉、失忆、忧郁等,严重会导致死亡。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到2012年期间,英国共发生17例与吸食“笑气”有关的死亡案例。
2016年,断片酒在国内流行,由于号称“一罐断片,两罐失身”,一些网友争相挑战,甚至直播喝断片酒后醉酒全过程。据南京鼓楼警方披露,2016年8月20日,4名20多岁的女生到KTV消遣,在网上买了6罐断片酒,3人饮后神志不清,连两名男子溜进房间盗窃都不知道。
风险危害
断片酒最初配方含酒精、咖啡因、牛磺酸和瓜拉纳提取物。由于咖啡因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可以掩盖酒精的镇静效果,因此能让饮酒者在失去意识前喝更多的酒,导致酒精中毒。2010年11月17日,断片酒经过美国FDA警告,进行配方改良,去除咖啡因、牛磺酸和瓜拉纳提取物3种成分,但改良配方后的断片酒含有较多的果汁,果汁味会掩盖了酒味,也能导致喝更多的酒。因此,目前的断片酒虽然已没有咖啡因、咖啡因、瓜拉纳提取物,也要谨慎食用。
“新型毒品”一般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出现;此外,酒吧可能存在销售假酒、三无产品等也有很大的潜在风险,例如,“广东河源酒吧销售假酒”事件中,共有22人甲醇中毒。
因此,建议广大青少年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康、积极、向上,珍惜青春年华,少逛酒吧多泡图书馆,吸取精神食粮,提高文化素养,自觉抵制毒品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