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除了在味觉上可以大大提高菜肴的美味度外,还是膳食必需营养素之一,也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生活中常用的食用油可分为动物油脂如猪油、牛油、鸡油、鸭油等和植物油如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米糠油、棉籽油等。
必需脂肪酸含量不同。
植物油含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即人体自身没办法合成的,主要包括亚油酸和α
-亚麻酸),动物油中含量很少。
胆固醇含量不同。
植物油中不含胆固醇,但含有豆固酸、谷固醇、麦角固醇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植物固醇,而动物油中胆固醇含量较多。脂肪酸种类含量不同。
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一般室温下成固体状态)比较高,而植物油含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知识拓展: 脂肪酸的是是非非
脂肪酸是决定食用油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组成及配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食用油的营养价值。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和α-亚麻酸)。它们可通过影响人体内另外一种物质——胆固醇,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降低血液中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从而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而饱和脂肪酸则使坏胆固醇上升,不利心脏健康。
部分动植物油的脂肪酸百份比
除了不同油脂自身的特性之外,用油的方式也是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哦。
依据烹调方式选对油
根据烹调方式选择选“对的”油,才是明智的做法。比如,高温爆炒可以选择棕榈油、橄榄油、茶油、花生油、调和油等;凉拌、炖煮可以用橄榄油、豆油、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等,而橄榄油分为初榨型和精炼型。精炼橄榄油更适合烹饪,而初榨橄榄油烟点较低,通常用作凉拌;棕榈油以及调和油是煎炸较佳的选择。此外,被称为“中国最会炸鸡的教授”—— 江南大学的王兴国教授带队研制出了一种以高油酸菜籽油为主,辅以葵花籽油、大豆油、稻米油等其他油脂的新型煎炸油,这种油可以实现和棕榈油相同的煎炸效果。在解决煎炸食品的安全与营养方面,新型煎炸油将给行业提供新的选择。
常用的烹调油,可以雨露均沾,分类换着吃
烹调用油要和日常膳食相协调,比如平时肉、蛋、奶等吃得少,吃点动物油也是合理的;如果总是大鱼大肉,可以将动植物油按比例搭配吃,保证摄入的脂肪酸组成比例合理。另外,烹调用油量控制在膳食指南建议的每天25~30 克,相当于两勺半白瓷勺,食用油开盖后最好在2-3月内吃完。
别等有油烟了才下菜
采用热锅冷油的方式在油还没冒烟时下菜,油温会下降,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有害挥发物的产生,既保证植物油的品质,也能避免食物本身的营养的流失。另外,所有食用油每克能提供9千卡的热量,想要减少脂肪的摄取,平时可以搭配蒸、煮、炖、焖等低脂烹调方法哦。
不要迷恋小油坊榨取的食用油。虽然初榨有益于保持油脂的原生态的营养成分,但小油坊不能保证原料的安全性,如对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物的控制,以及油质上不能保证符合我国相关标准,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近年来, 各种“高大上”的橄榄油等食用油受到不少人的追捧,价格也居高不下,事实上,它们的性价比并没有那么高。与大多数植物油一样,橄榄油也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如果把部分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日常烹调油,换成富含单不饱和脂肪的植物油,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是有益的。另外,油的价格高与生产油的原料有关系,与其自身营养价值没有必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