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资讯

统一代码
统一代码
服务专栏 统一代码 动态公告

《深圳特区报》报道市标准院:9个深圳人1个在创业

发布时间:2014-06-05 来源:
字号 -+
9个深圳人1个在创业
6成创业者在35岁以下,80后90后成创业主力军

■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 泳

通讯员 王孝有

新一届大学生即将毕业,其中有不少人选择自主创业。昨天,记者从深圳市标准院代码中心了解到:截至5月31日,我市共有商事主体147.43万户,按照2012年末全市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常住人口1300万计算发现,平均每9个深圳人中就有1个在创业。今年1至5月的新登记企业数据和资料表明:有近6成创业者是1980年后和199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

创业门槛低有利青年创业

去年3月28日,24岁的张昆成立了云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此前两年,他在南山区科技园一家公司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工作,去年1月份辞职。他手头只有几万元,资金有限,没有能力找到合适的经营场所,他又想自己创业,该怎么办?正在困惑之际,他从报纸上看到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消息,不需要验资、地址审核和许可审批,免交注册登记费……领取营业执照的程序变得非常简单。他马上决定认缴注册资本2万元,成立了一家公司。

当时,张昆的公司就设在坂田街道的一间30平方米简陋出租屋里,这里既是他的家,又是他的办公室,员工就他一个人。

张昆说:“很快,我凭着技术接到一宗为公司建网站的生意。第一宗业务做好了,后面的客户就跟着来了。”

一年多后,张昆从出租屋里“走出去”了,在龙华中心区租了一间6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还请了两个技术人员帮忙。

像张昆这样的创业青年,在深圳成千上万。据深圳市标准院代码中心统计,其中,25岁至34岁的“80后”创业者占45.8%,几乎占了创业者总数的“半壁江山”;16岁到24岁的“90后”创业者也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占12.1%。

为何深圳青年创业者多?分析个中原因,深圳市标准院院长周文指出,除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带来的利好外,政府部门办事效率高、新兴移民城市创业氛围浓、产业链环境配套完善、创投企业扎堆发展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截至今年5月,深圳市经营范围涉及“创业投资”的企业已达1900多家,注册资金超过1400亿元,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创业资金支持。

创业方向多为第三产业

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从投资金额和就业人数来看,第三产业成为热点。第三产业投资最多,占新增投资额的82%;从新增就业人数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也是最多的,为437613人,占新增职工人数的83.2%。而年轻人创业的方向,也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上。

其中,不少“80后”青年才俊会把目光投入新能源、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

今年30岁的王鹏亭和29岁的徐桂红是深圳大学的同学,去年底他们和另一年轻人张峰合伙开了一家湿地阳光公司。“说到创业,得从我在深大的硕士生毕业论文说起。从研二起,导师将我安排到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去完成我的毕业论文,论文是关于微藻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由此就开始接触到了湿地,了解到红树植物还能对流经的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进行过滤。于是,我就在想能不能将研究的东西应用到水质修复中去。”徐桂红说,他把想法告诉了课题方向是抗重金属细菌筛选的王鹏亭,他非常感兴趣。后来考虑到具体施工、现场制作、市场开拓等事项他们没有经验,于是又游说了有多年市场营销经验的张峰加入。

经过半年多的摸索,他们基本明确实现目标的路径,主要业务是通过生态浮床来修复湿地水质,目前正在申请相关专利,已接到10多万元的业务。徐桂红告诉记者,他的父母曾让他回老家当老师或考公务员,但这样做就等于把大学所学的生物学专业给荒废了。“在深圳,环保产业大有前景,我能学以致用。对未来,我充满信心。”

“90后”创业盯上互联网

另有数据显示:“90后”的年轻创业者数量在增加。今年1至5月,16岁到20岁的年轻人创立的企业有707家。21岁到25岁的年轻人创立的企业有9148家。其中,超过6成的创业者专门从事电子和互联网产业,从事传统产业的创业者,大多也同时涉足互联网。

23岁的创业者小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媒体上得知,2013年,深圳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近8000亿元。电子商务应用企业、专业化服务企业、大中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等指标领先全国,在深圳有很好的电商创业氛围。“电商创业投资少,只用智力入股,很适合对互联网信息接收快的年轻人。”

如何进一步扶持年轻人创业呢?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战略研究咨询部主任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王梅认为,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市近年已出台多项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如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给予税费补贴、社保补贴、场租补贴等。我市一些企业和高校还推出为毕业生“量身定做”的创业项目。今后,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继续发挥引导、服务、保障、监督的作用,努力创造并维护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为年轻人创业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营造更宽松的就业环境。

(原文载于《深圳特区报》2014-06-05 A10版)